今年是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也是广九铁路罗湖桥至香港九龙段建成通车100周年。作为内地通往香港的桥梁,罗湖桥见证了深圳河两岸的风雨沧桑,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和香港回归祖国的过程。
罗湖桥所在之处,几百年前只是梧桐河上一座小石桥,后来变成30多米长的小木桥。1906年广九铁路开筑,才建成长44米、宽20米的罗湖桥,包括铁路桥和人行桥两部分,桥面有一条红色油漆作为香港和深圳的分界。
说起罗湖桥,不能不说广九铁路筑路风云。广九铁路全长181公里,是我国早期在风雨飘摇岁月中建成通车的几条铁路之一。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英国以怡和洋行和汇丰银行组成中英公司,跟清政府签订;广九铁路的草约合同;,写明与粤汉铁路连接。
初建罗湖桥时,詹天佑担任顾问,中国人自行修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为阻止日军进攻,曾于1941年拆毁罗湖桥及广九铁路,但日军还是于当年12月7日开始进攻;12月11日,九龙失陷;12月25日,香港沦陷。日军占领期间,对罗湖桥及广九铁路进行了重建;日军离开时,又拆毁了罗湖桥。
在英国殖民主义统治香港的长时间内,虽然从沙头角到福田下沙村以深圳河为界,但深圳和香港并无边境封锁,粤港两地人民仍可自由往来。新中国成立前后,港英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条例限制内地人自由出入香港,罗湖桥变为关口,行人只能走铁路桥,粤港往来旅客人数十分稀少。
现在的罗湖桥是1957年重建的,桥长32米,宽12米。1979年以前,深港两地虽有铁路,但并不通火车。从内地运往香港的货物都是用火车运到深圳笋岗货运站后,又换汽车经文锦渡和罗湖桥运往香港。在1981年以前,火车和过境旅客共用罗湖桥,最少时平均每天仅通过50人左右。2003年9月28日,为适应深港两地经济建设和深圳河防洪需要,罗湖桥开始重建。原百年老桥已平移到旁边10多米外的香港路段,作为文物永久安置。
有的人形容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罗湖桥像个问号,屈辱佝偻,老泪横滴;香港回归祖国,罗湖桥像个叹号,腰杆挺直,扬眉吐气;香港回归10多年,罗湖桥像个破折号,连接两地,迎四方客人,更像道绚丽的彩虹,把港、深、穗甚至;泛珠三角;串连在一起,将这里装点得璀璨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