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动态 -> 站段丰采

雪山脚下“防洪哨”

2024-06-13 19:26:58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铁道网

  

  

  

  5月16日9时30分,笔者从丽江市乘汽车出发,顺着盘山公路旁的金沙江一路向北,在11时许抵达香格里拉市虎跳峡镇海巴洛村。

  

  汽车从一座从前修路时留下的钢桥通过后,便开始在坑洼不平的石头路上剧烈地颠簸。如此前行了几公里,路越来越难走,最终停在了群山环抱的一处山谷空地上。此行的目的地——丽香铁路K222防洪看守点到了。

  

  刚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一条25米宽的泥石流沟槽,沟底卵石成群,水流不断。顺着沟槽往远方望去,便是巍峨耸立的哈巴雪山。看守点也不过是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活动板房,如一座“哨所”般,建在丽香铁路哈巴雪山隧道出口处侧下方。

  

  

  

  看守点地处偏僻山涧,四面环山、山崖陡峭。全长200.6米的海巴洛大桥架设于此,大桥东边是哈巴雪山隧道出口;大桥西边,是白岩子隧道进口。大桥直接跨越发源于哈巴雪山的海巴洛泥石流沟,沟内常年流水,主要为降雨和雪山融水,汇入金沙江支流冲江河内。

  

  据与笔者同行的广通工电段丽江综合维修车间主任杨锋介绍,由于该区段属于高山地区,海拔落差大,气候垂直变化极为明显,且水资源丰富,大桥直接穿越海巴洛泥石流沟流通区,雨季来临后,极易再次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铁路运输安全造成威胁,看守点因此而设立。

  

  看守点共设4名看守工,当天值守的职工是25岁的罗勇和27岁的杨鸿里。看守点执行24小时值守制度,双人协作,十天轮换一次班,罗勇和杨鸿里分别值守白天和夜晚,守护丽香铁路222公里480米至695米处的汛期防洪安全。

  

  

  

  “新线的首次防洪‘大考’,年轻人也要有所担当。得知车间要组织人员驻扎看守点,我第一个就报了名。”在来看守点驻扎之前,罗勇是新尚综合维修工区的一名桥隧工,每个月都要对管内线路进行巡查,对这一区段都比较熟悉。

  

  这里平均每天有7对图定客车经过,最早一趟7时56分,最晚一趟22时12分。除此之外,还有货车和作业轨道车通过。每趟列车到达前,罗勇都要按照巡回图,从看守房出发,检查区段内有无泥石流灾害、危石滚落、边坡溜坍等情况,排查隐患地点,确保每一趟列车安全通过。

  

  “除了泥石流沟要重点盯控,哈巴雪山隧道出口和白岩子隧道进口上方的仰坡在汛期也容易发生土夹石边坡溜坍,需要我们格外认真检查,不能有一点麻痹大意。” 罗勇说。

  

  

  

  由于看守点刚刚设立,段上配备了冰箱、电磁炉、电饭煲和电风扇等物品,全力解决这里的后勤保障问题。打开冰箱,里面肉、蛋、蔬菜一应俱全,足够罗勇和杨鸿里吃10天的。只是暂时没有水源,两个年轻人需要提着水桶,到附近村里老乡家去接水。不过,月底前段上就会从山上接一根水管,引山涧水到看守点来,逐步解决这里的生活问题。

  

  来看守点前,从小受父母照顾的罗勇也学会了新技能,那就是做饭。从简单的番茄炒蛋,到泡椒牛肉他都能拿得出手。当天中午,罗勇做了一道爆炒莲花白,还煮了个番茄蛋汤,让大山深处也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在这睡觉确实有点不习惯,从雪山流淌下来的潺潺水声,还有入夜后,看守房亮起了灯,也吸引很多‘野生朋友’登门拜访……”罗勇告诉笔者,刚搬到这里时,他给大理老家的女友打视频电话报平安,看到罗勇要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工作时,女友心里很不是滋味。罗勇便在电话里告诉她,在这里上10天班就能回家休息10天,能有更多的时间陪着女友。在一起多年的两人早就熟悉彼此,女友哪能看不出这是安慰的话,可一想到罗勇肩上担负着重任,也就选择默默地支持着他。

  

  

  

  “人总不会一辈子待在大山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里虽然生活不便、工作也很枯燥,但也有很多时间用来学习提升自己。”罗勇说。

  

  “222看守点,C598次接近。”“C598次,222看守点正常。”16时38分,罗勇使用GSM-R手持终端和司机联控确认后,熟练地在防护记录簿上做好记录,便迅速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戴上安全帽,提前走到看守房外的接车亭,迎接即将通过的列车。

  

  一阵山风吹过,一趟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从白岩子隧道驶出,安全通过K222防洪看守点。在短短的几秒钟里,列车上的旅客根本看不到,在海巴洛大桥旁有这样的一个防洪“哨所”,有这样的一个铁路年轻“哨兵”。


原文链接:http://www.peoplerail.com/rail/show-1807-536992-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